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

已有 320 人浏览分享

你知道男人和女人高潮时的共同点吗

[复制链接]
320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           随着性高潮的逼近,呼吸加快,快时可达到平时呼吸的一倍以上,心率和血压升高,可比平时高出1/3;性红晕扩展,皮肤颜色加深,全身的肌肉发生随意和不随意的收缩,其中还包括手足的痉挛,有时还伴有轻度的意识模糊。男女的快感时间从几秒到15秒,有些女人的快感可达到30秒。快感是性冲动感觉的顶点,是整个身体巨大的、正面的应激反应。在性满足的最强烈的时刻,性欲的冲动非常大,有的人出现了短期的昏晕,女性的阴道壁、子宫和盆底收缩。男女双方往往用热烈的絮语,或轻微的呻吟来表达快感的喜悦。


  此刻,男性的肌肉挛缩是人输尿管和前列腺开口汇合处开始的,输尿管和尿道的肌肉发生波浪式的收缩,产生压力,排出了精液,引起射精。快感受的反应通常是从射精前的几秒钟开始的,射精期间便达到了顶点,射精之后开始衰减。此刻,快乐和满足的感觉一般都集中在生殖器上,男人的快感表达比女人的明显,这种情况发生在第一次射精博动前的2—4秒,可博动2—10次,间隔时间为一秒左右,博动的次数和紧张度,取决于在此之前男人的冲动延续时间。随着射精数量的逐渐减少,博动也越来越弱,同时,快乐和满足的感觉也逐渐消退。这种博动式的射精,可使女方的快感体验达到更充充的程度。如果不射精,女方虽然也会出现快感,但快感的体验程度却要差得多男子的射精博动是反射式的,因而是无法控制的,许多男子在第一次射精博动之后即停止抽插,同时把阴茎深深地留在阴道中直至软缩。此刻女性的要求则恰恰相反,她愿意将这种磨擦继续下去。这种不协调是由女人的快感时间长而决定的,因此,女性愿意延长性交的快乐是自然的。


  男子在性交期间的性高潮快感,通常的情况下,只能有一次,只有为数不多的健康青年男子能够连续不断地进行多次。为了实现重复性交,男性应当休息15—60分钟以上,以恢复自己的精力。有时第二次性交的快感时间往往比较长,因为第二次重复性交期间男子的性欲水平要低于第一次,对中年老男子来说,只有经过几个小时,甚至数天之后才能再次性交。


  女人的快感也同男人一样,具有波浪性,这种波浪通常为5—12次左右,间隔时间为1秒左右,在出现性高潮的同时,或出现性高潮前不久,阴道会出现大量的分泌物,一些男子把这种分泌物的出现,误认为是性高潮的到来,于是便停止抽动磨擦,其实这是错误的,这时刻,女性希望的是频繁的高速度和强劲的抽动磨擦。看三级片到最主要的是,女性能够学会收缩阴道的肌肉,这是艺术操作规程,操作得好,会使阴道的肌肉频频收缩,犹如手指在攥紧或松开一般,使男女双方都产生一种别有趣味的快感。能否掌握这种艺术,完全取决于女性的创造和学习。大多数女性没有想到收缩阴道肌肉,因此也不会收缩,所以,往往使交合活动处于呆板的老一套刻板的模式,以致索然无味。女性应学习收缩阴道肌肉这种技巧。


  女性阴道肌肉的收缩开始于阴道的下部,接着子宫便发生节律性的收缩,从子宫底一直到子宫颈。


  性高潮的心理反应和感受特征,是很难精确地描述的,不仅是因为这种感受十分复杂微妙,而且因人而异,即使是同一个,也会由于时间、地点、环境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别。


  女方的性高潮特征是:女性突然放松身体的紧张,这是性高潮发生的标志;接着,如果交合的双方是同步而协调地进入性高潮,那么便是男的开始射精,射精的博动和精液刺激阴道粘膜和子宫颈的高度敏感部位的同时,随之而来的便是性快感的高峰。女性的性高潮的快感先由阴蒂开始,然后向整个下腹部(阴部)放射,同时也会有瞬间的眩晕感觉,甚至有的女性由于性快感的强烈,偶尔会真的产生昏厥,不过,许多女性介绍,这是一种很难描述的幸福感,仿佛在这种昏厥在死去才是真正的幸福。性高潮来临片刻之后,一种温暖的浪潮便由阴部流向全身,最后感到阴部肌肉痉挛和抽搐。


  有人研究女性的性高潮后描述说,女性高潮的主观感受开端,大多伴随着一种瞬间悬吊而飘然入世的情感,接着便感到阴蒂部位滋生起一股强烈的暖流的波峰,渐渐地通过骨盆曼延全身。当一股暖流从骨盆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时,性欲的高潮以骨盆的悸动为特征抵达高峰。


  阴茎对阴道的刺激,阴道对阴茎的刺激,是相互作用的,阴茎在阴道内的快速抽插,一方面使女性产生高潮预感,此刻,对周围环境的意识程度明显下降,并会清楚地感觉至射精时有大量精液从阴茎中射出,有时会明显感到射精时尿道肌肉痉缩的快感,和心理上的舒适和满足感,最后的排泄精液的快感。
收藏

举报 使用道具

回复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0

关注

0

粉丝

78

主题

小黑屋|澳洲同城爱色网  

Web Analytics

GMT+10, 2024-12-27 19:34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